第(3/3)页 民间秩序也甚好。 有时,开封府一个月都难有一件案子。 府衙大堂的地上都长出了青苔,包拯闲得都想要致仕了。 百家学院更是大放异彩。 每月几乎都有新的发明,全都是助力士农工商发展所用、省力省脑的稀奇物件。 正所谓:星火燎原。 当下,大宋的各行各样都如雨后春笋一般,健康而茁壮地生长着。 …… 嘉佑二年,腊月初三。 后半夜。 一场瑞雪覆盖了整座汴京城。 近午时,苏良收到赵祯口谕,来到了垂拱殿。 大殿内。 赵祯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火锅。 他看到苏良后,连忙招呼道:“景明,快坐,今日雪寒,适合吃锅子,朕请你!” 当即,便有内侍端来一个火锅。 另端来十余种涮菜、涮肉,以及一壶御酒。 苏良坐下后,拿起筷子,又放了下去。 他看向赵祯,无奈一笑。 “官家,不知您有何事吩咐,臣习惯于先讲事后吃饭,不然吃不下。” 苏良知晓,赵祯若真是纯粹地请他吃火锅,不可能将地方定在垂拱殿。 赵祯放下筷子,笑着道:“好,那朕就先说事儿。” “当下,我朝各行各业皆蓬勃兴旺,节节向上,然在‘人治’上,必然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毕竟,官员们都非圣贤,繁盛之下,难免会滋生一些陋习。” “朕本意是想微服出行,巡视天下,然当下体力已不够,且朝堂还有诸多琐事要处理。” “朕欲在年后,令你代朕巡视天下,以三年为期,监察百官。” “朕赐你天子剑,持此剑,可便宜行事,就地斩杀犯罪不轨之恶官;再赐你空头文牒千道,可随时擢升调任地方官员,所到之处,如朕亲临,如何?” 苏良面带犹豫。 三年,这个时间实在太长了。 此事完全可交给多名监察御史去做,虽然不如自己做得好,但会更省力一些。 赵祯交给他,显然是有些依赖自己。 还不待苏良答话,赵祯又道:“朕知你心中所想,你不愿去,是觉得委派多名监察御史会更好,是不是?” 苏良十分实诚地点了点头。 他与赵祯之间,根本无须客气。 赵祯没好气地瞪了苏良一眼,接着道:“朕之所以派遣你巡视天下,理由有二。” “其一,朕知你不爱功名,见大宋已有盛世之兆,朝堂不断有良贤涌出,恐怕又冒出提前致仕的想法,故而,朕想让你去做一些虽然苦累但却也有趣的事情。” “其二,此事对朝廷甚是重要,朕觉得你这个台谏之首,乃是最合适的人选,只有你能做到超出朕的满意。” 苏良想了想,道:“官家,臣确实有提前致仕的想法,当下朝廷已无大难之事,臣近年来对家人亏欠甚多,更愿回扬州与家人同居,舒舒服服地过百姓的日子。当然朝廷若有大事发生,需要臣的地方,臣一定立即归来。” “臣若答应代官家巡视天下,圆满完成任务,不知是否就可致仕?若可以,臣愿往!” “你想得美,还和朕谈上条件了,朕不同意!” 赵祯站起身来,走到苏良面前,然后拉张椅子竟坐在了苏良的身边。 这让众相公看到,绝对能吓一跳。 臣哪能与君这样对坐。 苏良正欲站起,却被赵祯按着肩膀按了下来。 “听朕讲。” “朕知你顾家,故而朕准备特批你可与家人一起巡游,你们可从汴京走水路,先到老家扬州,休息半个月,然后再走海路返回,你沿途巡查,你的家人可以欣赏周边风景,然后到了北境偏远之地,再让他们坐船归来即可。” “这样算来,三年巡视,你至少有一年是与家人一起的,如何?” 苏良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官家特许,公费旅游,此番安排简直说到了他的心坎上。 他若致仕,肯定也是带着家人四处转一转的。 赵祯又道:“至于你的致仕时间,朕的底线是新皇登基三载后,到那时,子慕也就成长起来了,你就能休息了!” 赵祯早就为苏良的仕途生涯规划好了,势必要他们父子辅佐两代皇帝。 “怎么?这还不满意?”赵祯又看向苏良。 此刻的赵祯,不像是皇帝命令臣子,更像是朋友之间的请求。 苏良当即拱手,道:“官家,臣领命!” “这才对嘛!吃饭,吃饭……”赵祯的笑声清脆,一直传到大殿外。 …… 嘉佑三年,二月初三。 汴京码头,一艘商船上。 苏良、其岳丈唐泽、妻子唐宛眉、儿子苏子慕、女儿苏沁一全都站在甲板上,皆笑容满面。 文彦博、吴育、欧阳修、王尧臣等相公纷纷挥手,朝着苏良一家告别。 王尧臣一脸羡慕地说道:“景明真是好福气啊!” “听说,还是陛下提出的令景明携全家出行,景明才答应代官家巡视天下三载,为官当如苏景明啊!” 一旁。 欧阳修捋着胡须道:“景明当得起此等恩宠,论变法功绩,全朝当属他第一,他拒首相之职,又非凡人能做到,景明,实乃当世之圣人也。” 一旁众相公纷纷点头。 苏良这种对朝廷的贡献,对家人的重视,对名利的淡泊,皆是圣人之态。 …… 半个时辰后。 汴河之上,旌旗如云。 苏良站在甲板上,望着穿行不息的船只和两岸密集的人流,看向远处,喃喃道:“大宋盛世可期,吾非白来一遭,快哉!快哉!” —— 全书正文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