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目前。 大宋疆域比庆历年间的三倍都要大。 众人看到地图上的大宋疆域,一股自豪感不由得油然而生。 当年。 太祖太宗为何急于收复燕云?为何想要攻打西夏与辽? 主要目的是为了证明宋为正统,是可与汉、唐并列的大一统王朝,而不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权。 而今,这一代人终于做到了。 未来的史书上。 辽、夏、东瀛、高丽四国都将会是昙花一现,唯有大宋可长久独占一席。 待众人欣赏完毕后,分别落座。 赵祯道:“此疆域图,乃是根据辽、夏、东瀛、高丽旧图所缝合,待过些日子,朕要做出一份更加精细的疆域图,在汴京城的每个衙门都要挂一副。” “此外,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开封府等衙门,还要放置一个沙盘,让所有人铭记,这是我们大宋的疆土,日后,谁若敢断送一寸土地,就是全宋的罪人!” 苏良等人都心情激动。 今世后世,任何人看到这副疆域图都会想到他们这些为这片土地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 赵祯接着道:“这些日子,朕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可使得我大宋步入真正的盛世,最后,朕在苏卿曾经的一份奏疏上找到了一句话。” “欲治盛世,须以农为本,兴商,兴学、兴兵,大兴百家。” “朕觉得,治盛世的核心,便是这句话。” “朕决定,自今年七月起,大力发展农业、商业、兴学兴教。朝廷减田税一成,减商税一成,三年内在全宋领域再增加一倍的公学、私学,重赏发明家……” 众相公与苏良听到赵祯的计策,都甚是兴奋。 当下已无战事。 若求盛世,必须要将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而让利于民,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皇祐年间的全宋变法,是使得底层脱贫,减少阶层间的贫富差距。 而当下的变法革新,则是使得全民求富。 农为本,减田亩之税,百姓温饱可得。 商为盛世大业,减免商税,可使得更多百姓参与商贸运作中。 而最重要的其实是兴学兴教。 德教维稳,百姓方得太平,天下可安,之后便是各行各业,百花齐放了。 “众卿对朕之想法,可有异议?”赵祯问道。 “臣无异议。”众人齐齐拱手。 赵祯挺起胸膛。 “好,接下来众卿便与朕共同撰写一份隆世之策,然后施行,这一次,咱们求稳求缓,务必要将全宋之民的热情都调动起来!” “臣遵命。” 这一刻,赵祯已是十足的圣君之姿,他欲再努力十年,造大宋之盛世。 …… 十日后。 一份由君臣共同撰写的《隆世七十二策》宣告天下。 内容涉及农事、工事、商贸、渔业、纺织业、海运、矿藏、盐铁酒茶等各行各业的普惠措施,以及一些扶持发展的政策。 此策一出,全民皆欢喜。 这简直就是给百姓发钱,让每个人都感觉即将迎来人生的春天。 未来可期。 …… 一个月后。 大宋的书籍印刷行业率先迎来井喷。 汴京、南京、江宁府、成都府、杭州这些主要书籍印刷地的书籍行当纷纷崛起,供不应求。 多是西北、辽境、东瀛府、高丽州所需。 这些地方赋税较低,对书籍的需求量甚大,商人们纷纷进货,便出现了一书难求的情况。 之后,大宋燕云区域的商贸在王安石的操持下,很快崛起,然后不断朝着北境辐射。 一支支商队满载货物,纷纷前往从未踏足过的区域。 大宋商贸巨头曹佾曹国舅在苏良的建议下,开拓了诸多新型商贸赛道。 如:海上远行。 一艘艘观光客船,可使得汴京城的富人们从汴京出发,直达东瀛府、高丽岛、海参崴等城池,领略不同风情。 甚至可包船远航,连去琼州岛都变得非常便捷。 新科进士们为官后,也提出了诸多新颖且实用的利国利民之策。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苏轼提出的轮岗制。 他认为地方主副官可轮岗为政,比如知州与通判,知县与县丞,可每隔半年调换一次,取长补短,也避免了一言堂的局面出现。 此制度得到了苏良等人的高度认可,并开始在多个地方试行。 而在兴学兴教方面。 做的最好的当属张载、程颐、程颢三人。 这三人,天生就是当夫子的材料。 他们结合当地百姓的识字水平,为他们创作了一套独特的授课方式。 通俗易懂,诙谐幽默。 让很多不识字的人都爱上了读书。 凡是这三人讲课之时,教舍内外的听课者基本都是接踵摩肩,从六岁小童到八十岁的白须老翁,各类年龄段的人群都有。 …… 大宋的士兵们也都没有闲着。 战后,他们的任务便变成了挖矿、修路、建造城池,打造市集…… 狄青在西北忙得不亦乐乎。 根本不愿回到汴京,日日上朝开会。 …… 眨眼间,到了冬月。 不到半年,大宋似乎已变了一副模样。 商贸繁荣,书籍铺遍地开花,小商小贩整日都是笑呵呵的。 民间的读书人与商人皆大增。 各种礼制、律法也都得到了大范围的普及与推广。 仅仅是汴京城的民间小报就增加了十余种。 有美食类小报、农事类小报、诗词类小报、广告类小报、法令类小报等。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