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百姓跪。” 百姓看个热闹还得跪。 钱米寿恭恭敬敬的跪着。 从圣旨第一句话开始,米寿就眼圈含泪。 小孩只听到几个词,听不太清晰,但挡不住感情充沛。 就姐姐说的那种共鸣,他心里装的满满的。 宋茯苓也认认真真的跪着。 至于钱佩英。 这是钱佩英最心甘情愿的一次下跪,她虔诚着呢。 不过,为什么要跪,是皇上要出来了吗? 没有。 承德门,忽然大开。 吏部授官尚书大人和本届科举主考官孟大人打头。 他们两人身后,跟着本次殿试十二位批卷官,就是在上书房批卷的那十二位官员。 春风吹动官服。 他们从承德门里走出。 两队内侍官,手捧三百零一人的官印以及进士证书,跟在最后面。 “你看看,你看看,要好好念书吧?” 宋茯苓听到跪在她不远的老伯小声训孙儿道。 宋福生又特殊了。 被颁发第一人。 吏部尚书手捧进士证书,“宋福生,跪接。” 宋福生急忙跪下。 吏部尚书代圣上,向宋福生颁发进士证书。 孟大人在吏部尚书身后板着脸。 安大人在批卷官的队伍里看着宋福生微微一笑。 今日得见,果然一表人才。 说实话,在宣旨那一刻,安大人很震惊。 没想到圣上直接宣布宋福生为天子门生,相信不止他一人惊讶,应是都会在心里琢磨一番。 虽然之前殿试选择用宋福生的试卷作考,他心里就隐隐约约觉得会不会被赐为进士? 毕竟哪有用举子的试卷考进士们的。 这不合乎常理,更说不过去。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皇上的圣旨不是赐,不是赐给的进士,是考的进士。 谁考的呢,排名又如何? 那就要细细咀嚼圣旨的话。 卿乃朕自擢,以此知卿,真天子门生也。 安大人当时听圣旨时,当即就背了下来。 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说白了就是,谁给策考的?是圣上亲自考的宋福生,考完的结果:翰墨奇香,并且已认宋福生为学生。 是考上的进士。 排名:天子门生。 这意义可不一样。 状元、榜眼、探花也可对外称是圣上的学生。 因为只有这三甲是皇上钦点,其他都是由他们批卷官定夺。 那么状元、榜眼、探花,尚算可以对外称是天子门生。 不过,没有人敢那么去标榜自己。 到了宋福生这就不一样了,这是金口玉言,是写在圣旨上被承认的学生。 明明白白的告知,连你们这些进士的殿试卷,都是圣上的学生出的,你说皇上的学生排名几何? 所以目前,皇朝唯有这一人敢以天子门生标榜自己的,那就是宋福生。 安大人琢磨到这里,用眼角余光扫了眼孟大人。 想必孟学士很窝火吧。 因为这里还有一点。 作为主考官,按理这一届所有的进士们通通应属于是孟大人的门生。 孟大人对这些人有援引荐举之恩,可被所有人称为一声师。 这也是每届科举,官员们为何要争抢当主考官的原因。 一旦成为主考官,可称作桃李满天下,门生更是遍布朝野。 但这届宋福生不是,他没有经主考官援引举荐选中,他是皇上亲自考的,和孟大人无关。 孟大人更是不敢称作是宋福生的师,宋福生的“老师”是皇上。 安大人心里笑: 皇上这脸打的。 孟老啊,您何苦呢。 当时贡生试是三十位批卷官员,十三位赞同宋福生为榜首,十七位反对。 就即使您不赞同我们这十三人选拔宋福生为榜首,您也不应该刷掉吧?连个殿试的机会也不给。都十三对十七了,水平能是落榜吗? 您要是不让他落榜,没有做到那么不公,下官真不至于为宋福生出头喊冤。 也不会有今日,您明明是这些进士们的座师,却漏掉了一个。 漏掉的要是能打压到底也行,可他却成了皇上的学生。 唉,史书会记下这场科举的。 别看皇上和相爷给您圆的好。 在安大人心里弯弯绕绕琢磨这些事时。 当事人宋福生,此刻心里懵,表情镇定。 不好意思哈。 请原谅他刚才听旨时,一直在心里默念:不去修书,不去修书。 将精力主要放在了被安排去哪里当官的事,没有仔细分析皇上的那些夸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