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种情况下,必须要走一步想三步。 牲口的水,不能停。 它们和人一样,不是今儿喝饱了,明儿就不用喝的。 眼下这是下雨呢,也多亏这里是古代,没什么污染,能接了水直接喂给它们喝。 可是,雨要是停了呢。 猛下雨,犯愁,到时停了雨,还是愁。 因为到那时,人的吃水问题都需要等到雨停后、水退一退的,才能下得去人淘井,将污水往上舀一舀,然后才能喝。 在这个空档,人喝啥都得掂掇,就不用说在淘井之前那段时间牲口喝什么了。 从现在开始存雨水?留给雨停后,人和牲口喝?那东西还存不了。 现接雨水喝也就那么地儿了,但是它毕竟和地下水是两码事。 一旦要是存雨水,存个一天一宿就会发现,那水只能浇花,人和牲口都不能喝了,随着存储时间越长,越会看到那水浑浊,它长小虫子。 所以宋福生眼下省水的办法就是,将全村存储的井水尽量能不用就不用。井水能存住,不怕放,家家大缸里都让它满着,在雨停后、没淘井前,没有干净水源前,以备不时之需。 这就是宋福生的走一步想三步。 总是不能等到那个节骨眼再琢磨这种事,万一没有提前做好存水准备,到时候能喝的水全没了,人和动物的本性可是一样的,渴起来该疯了。 该想着活一天算一天,总比渴死好。 到那时候,有人发疯起来,河水也喝,污水也喝,生病了,再传染家人,他家人再向外传染,完啦,一个村住着,谁也别想好。 正好奶牛不是需要天天吃料喝水吗?而且做不做奶砖它们也要正常产奶,它憋不回去啊,那咱们就来个良性循环,我们人类给你省水,你们给我们产奶喝。 任族长皱着脸对宋福生说,“又让你吃亏了。” 村里有名望的老爷子们,听到这声号令也在七嘴八舌议论: 这都是钱啊,人家那牛奶是能挣银钱的。 啥条件啊?全村喝老宋家的奶。 “可不呗?还带着任务的,一个月头要给仓场衙送多少块奶砖,那是要按手印的。这都让咱们喝了,拿啥熬奶砖?到了月头,交不上去可咋整。” 宋福生却安抚大家说: “这种时候就不要讲那些了,互相帮忙。 各户能将我家的奶牛伺候好了,别只顾着忙乎人,想想办法,喂养照料的时候再比平日里精心些。 一个是它们不病死能给咱们产奶喝,咱们村里人就不会断水。 二一个也叫给我省钱,好不好?” 这是宋福生的心里话。 死一头奶牛得多少钱?死个三头两头的,和给大伙免费提供牛奶喝,哪个多哪个少? 这就是老隋对他说花二百两银钱租了个存牛的牲口房,还是短期的,有些冤大头。 他听后却很是高兴。 拍着老隋的肩头给予极大肯定:“咱这不叫冤大头,咱这叫,不要因小失大。” “那必须的!”听到宋福生这番话的村民们纷纷响应。 团长那人说话全是为大伙着想,说话也可让人热乎了。 所以必须要给奶牛牲口伺候的有一头保一头,要将团长的牛当作自家的重要财产保管。 任族长穿着蓑衣就要走,招手喊他三儿子,让儿子在有深水泡的时候能背一背他、扶一扶他。 他必须亲自去村里安置奶牛的人家走访,把福生的话传达到。 免得一些糊涂人不管奶牛的死活,认为大不了往后就不熬奶砖了。 他要告诉告诉那些糊涂虫,那可不是你将死牛一交就不熬奶砖的事儿,全村到时候会唾弃你,你敢不精心伺候,全村会让你家滚犊子。 冤枉啊,冤枉。 啥时候也没那么想过。 各户有奶牛的人家,婆子们望着任族长拍着手说:“吃的比我都好,你快放心吧,不用多说。”咋那么啰嗦,顶着大雨废话。 “族长爷,你看,干的是干的,湿的是湿的,我都差些将草料放炕上。没那么办,也是和俺家粮存一起呢。” “族长爷,你瞅瞅,俺们家将偏房倒出来安置牛呢,儿子睡牛棚子。” 还有妇女表示,真让喝牛奶啦?那就好,今儿正愁拿啥装牛奶呢,哪有那么多桶,那不都在装着水? 要有多余桶接雨水喂它们,还要有桶装它们的奶。这让喝就好了。 任族长就发现,嘿呀,这真是怪了。 以前,他与这些婆娘们传达点话,很费劲。 要么听不懂,一遍遍去问,要么装听不懂。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