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宋福生将起名叫“摩天轮”的图纸递给宋福喜。 二十六个木工,凑头看纸上各种角度图,看完第一反应就是团长疯了。 就他们这二把刀手艺,真的能做出来吗?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要相信自己。” 宋福生硬着头皮留下这句话就走了。 他也没想到,明明书上有记载,古代是有筒车也就是水车的。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之一。 可是也不知是北方这里没流行起来,只有南方有这个? 还是封闭了太多年,信息不发达,南方有,但这里没有。 这图纸拿出来,问了宋阿爷,问了任族长,问了好些老人。问谁,谁都说没见过。 不过,图纸既然已经费挺大劲设计了出来,那就要做。咬死了你们只是不知道而已,别的地方有,只不过咱这个改良了一下。 宋福喜望着三弟的背影。 三弟都敢想,他还有啥可不敢干的。 无非就是很费木料和力气呗。 “试试?” 那二十多名二把刀木匠齐声道:“那就试试。” 画的挺漂亮,不试试那不白瞎了嘛。 有了“摩天轮”在前,非要用任家村的河里水,靠风力、水利,不费柴火不费力气,不用一桶桶打水让耕牛拉到田里,就要灌溉六七百亩田,这种“天方夜谭”的想法都能出现,那么改良耕具,要“祸害”他们吃饭的家伙什,就不那么难以接受了。 当第一批五把新型犁地试验品拿回时。 那天,宋阿爷的神情,像个定影一样。 宋阿爷蹲下身,细看宋福生设计的“搂锄”,用手指试探搂锄前端的尖尖,又摸了摸两个轮子。 随后他扶住用螺丝拧住能伸缩高矮的木车把,就在自家院子里转圈犁上了地。 试了好一会儿,都累冒汗了,老爷子才像新得了一个玩具般,兴奋地笑着回眸喊:“生娃子,这是个什么神仙宝物,就我这岁数都能一天犁上五亩地。” 一笑,少了半口牙。 宋福生回望宋阿爷,笑的眼睛也出了皱纹。 接下来的日子,宋福生的侧重点就全放在了这两件事上。 将辣椒基地,完全甩给了钱佩英和牛掌柜。 钱佩英和牛掌柜,每日要给六个辣椒大棚烧火墙,打井浇水,伺候辣椒。 包括撒种育秧苗的活,也全在他俩身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