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章 及笄-《佳肴记》


    第(1/3)页

    有小丫头掀了帘子,一个俏生生的人走了进来。

    秦氏只觉得眼前一亮。

    来人身材高挑,体态婀娜,穿着鹅黄色杭绸绣连云纹的比甲,底下配了条牙月白绣茶花的挑线裙子,整个人站在那里,如同一株绽放在山间的幽兰一般。

    光看身段,就已经知道是个美人了。

    秦氏再往来人面上瞧,不由得惊呼一声。

    真是个美人。

    这姑娘生了张鹅蛋脸,皮肤光洁如玉,面似芙蓉,脸上光洁得连个汗毛都瞧不见。她只梳了一个简单的双螺髻,露出了光洁饱满的额头,头上也没戴什么饰,只戴了一朵千织纱的绢花。柳叶眉,双眸似秋水一般清澈,又似繁星一般璀璨,瞳仁漆黑似墨,竟是一眼望不到底的样子。更让人意外的是,她小小年纪,气质却很娴静,浑身上下都带着让人不敢小觑的气派。从进门到现在,面上始终带着浅浅的笑容,像三月里的春风一样,让人觉得暖暖的。

    “这位,就是老安人的孙女了吧?”秦氏想着,那林氏的容貌,气质就已经很出挑了,温婉娴静,完全看不出来只是商贾妇人,结果这周姑娘更了不得,简直是天仙一样的人物。及笄以后就可以开始说亲了,也不知道哪家的小子有这般福气,能把她娶了去。这周家的门槛,日后只怕都要让媒人给踏平了。

    “小米,快来,这位就是苏夫人。今儿苏夫人是来给你做正宾的,你可得好好谢谢她。”

    周小米上前行礼,轻声唤道:“见过苏夫人!”她举止大方,端庄,让世家出身的秦氏不由得连连点头。

    “快起来,快起来。不瞒老安人,这样水灵的姑娘,我还是头一次见呢~”说着从腕子上退下一只金镶玉的镯子来,给了周小米。

    长者赐,不可辞。

    况且秦氏大概是有备而来,准备的镯子款式很新,是年轻人可以戴出去的样式。

    周小米就福了福身,从善如流的接了过来,并跟秦氏道谢。

    秦氏觉得,自己能为这个的女子插簪,也是极为荣耀的一件事。不说旁的,只说她是周尚书的嫡亲孙女,是宋山公的嫡亲外孙女,单这两个身份,就已经不得了了。更何况,这孩子本身也极优秀,模样,性情样样出挑,日后回了汴京城,只怕非要嫁个勋贵不可了。

    那边李氏等人已经往上房来了。有小丫头帮着众人打帘子。

    秦氏只见一个中等身村,精神矍铄的老太太走了进来。

    这老太太年过五旬,依旧浓密,乌黑的头被挽成了一个规规矩矩的纂,坠在脑后,只是两鬓微微有几根银,不仔细看根本看不出来。

    老太太穿着十分朴素,上身穿着青色细绵布的对襟盘扣罩衫,只在袖口处,绣了用妃色绣线两排绕枝纹,下面穿了条褐色的茧绸马面裙。头上只戴了一根扁形无花无纹的银簪,手上却是半点饰物也无。

    秦氏猜想,这位老太太应该就是林氏的娘了,这老妇人浑身上下都透着一股爽利劲,一看就是个不简单的人物。

    宋氏起身相迎,很亲热的样子。

    李氏连忙快走了两步,一下子握住了宋氏的手,“老姐姐,咱们可有些年头没见着了,你可还好啊?”

    李氏虽是个农妇,可是性子坚韧,为人善良,宋氏对她的印象一直很好。再者宋氏也是感激她,心疼她守寡带大三个孩子不容易,更何况儿子日子过得艰难时,多亏有了他岳母一家帮衬着,日子才能过得去。

    所以宋氏对李氏,一直报着感恩的心。

    “好好好!”宋氏想起自己跟儿子分别多年,又想起儿子过往的那些苦事,眼眶不由得酸,有些激动。

    秦氏微讶。

    不过很快宋氏就调整好了情绪,给李氏介绍起秦氏来。

    “这是苏夫人,是我请来给小米做正宾的。”宋氏并没有把苏川的名头投出来,都是实在亲戚,没有必要。

    李氏见了秦氏,就知道她不是一般人!富家太太的雍容气度在那儿摆着呢!而且亲家母是什么身份啊,她请来的人,能是一般人吗?

    李氏连忙跟秦氏打招呼。

    “苏夫人,真是多谢你了!”李氏说得情真意切,态度诚恳,让秦氏也不由得对她生出几分好感来。

    有多少年没有人这么实诚的跟自己说过话了?那些官太太们,瞧不起她这样外放小官的太太,连个诰命都没有,根本不可能在贵妇圈子里立足。而那些商贾人家的太太,为了巴结她这个县令夫人,可以说是花样百出,恨不能嘴上开朵花来!

    像李氏这样最质朴的感谢,反而是最珍贵的。

    再说,她到底是宋氏的晚辈,宋氏又与这老太太是姻亲关系,自己哪里能这么干巴巴的领了她的谢?

    “您客气了,这是我的荣幸。”

    大伙寒暄了片刻,宋氏便拉着李氏坐到临窗大炕上坐了。

    五年没见,李氏和宋氏少不得要好好契阔一番。不过,有外人在场,李氏耿直的脾气就收敛了几分。

    这几年,老太太的日子过得越舒心了。

    老大把家里的生意做得红红火火的,老二虽然没考中举人,可是毕竟也跟他爹一样,考中了秀才。

    邓氏生了一儿一女,刘氏呢,虽然生了壮壮以后再无动静,可是好歹也给老二留了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