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六章 诸葛亮内阁-上-《历史名人在都市》


    第(2/3)页

    再再加上,来自不同朝代,不同地域,甚至不同氏族的朝臣们很容易就在一起结党营私。到时候党争的趋势肯定会出现在朝堂上。诸葛亮当然知道那些为了反对而反对的人,到时候肯定不会把黎民百姓的感受考虑在内。

    再再再加上,随着帝国疆域的不断扩大,肯定必须要吸收一部分当爹知识分子加入。到时候怎样对待他们这个问题先不说,从第一步开始的选拔问题就很难敲定。如果继续照搬宋代的科举制度,那显然是落后的,但是使用锦绣国的公务员考试制度,那其实跟科举是换汤不换药。

    有些人可能会嘲笑那些之乎者也不中用,其实,在二十一世纪学到的那些知识,有很多都是和之乎者也一个性质的东西。有很多大学生在踏入社会之后,很快就现还有很多重要的生存技能需要学习。

    学校,或许更多的只是用繁重的脑力劳动把躁动的年轻人给束缚住。而学生则像是自来水管中的水,前进的方向已经制定,你们有权利去选择,只有成为这个游戏当中的顶级玩家,才有可能参与到游戏规则的制定当中去。

    然而大越国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显然就成为不能把学校当成牢笼使用的重要原因。这里必须盛产最出色的人才,专业化、实践能力强、相关知识掌握得好,恐怕都将是重要的环节。

    可是如何考核才是真正的症结所在。要求永远都是好做出的,执行却往往是最难落实的。

    一下子有这么多的事情涌上心头,诸葛亮要是不心里愁才是活见鬼了。

    沈宇看到诸葛亮脸上的表情,笑呵呵的说道:“你要是觉得累,大不了可以多找几个宰相嘛。”

    大越国模仿的是宋朝的官员称呼。同平章事一般可以有三个。相加衔昭文馆大学士,也称昭文相,他还可以有两个搭档,一般是同平章事加衔监修国史和集贤院大学士,简称史馆相和集贤相。

    这三“头”宰相虽然有主次之分,但差距远没有明朝时期辅、次辅、群辅那样差距明显。本来嘛,宰相一箩筐就是为了分权,相互之间差距大了,那还怎么分权。

    明朝那群晕头皇帝不会玩,废除了宰相制度,但是却没有从实质上解决这类问题,反而使得辅比起宋代的昭文相权势还要显赫。

    组阁这种文官政治的顶峰之作看来是不会出现在大越国了,至于弄个西方的那种内阁,显然不可能受到皇帝们的认可。那种相互扯皮的内阁,不光行政效率低下,而且在竞选的时候还会经常出现各种问题,也只不过是在名义上民主了一把,如是而已。

    想了半天,诸葛亮还是觉得不想把自己类似的话,还真就只能按照沈宇的安排来。其他的方法不是自己看不上,就是皇帝们显然不可能接受。

    “那好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