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大书籍文明的火光-《极品皇叔》
第(3/3)页
皇家医科学堂,前面就是一个用军器监的煤灰渣子,铺成的一个校场,这里面,学堂里面的学子,就会在早上跑步,练习五禽戏,强身健体。
校场的后面,一幢房子就是学子们学堂,旁边就是坐堂的诊馆,诊馆边上,就是药房,里面有熬药的炉灶,后面就是学子们的宿舍,还有学堂里面,夫子,博士,郎中,等学堂里面教职工居住的地方。
另外,在学堂西边的小园门里,还有一些女郎中,这些主要是为以后的战地郎中,来照顾那些受伤的兵丁培训的。
朱常浩看了这么一圈,初先学子们还没有发现这位个子挺拔,器宇轩昂的年轻书生就是瑞王爷,但里面一些接受过王爷救济的学子们,还是认出来朱常浩,就是大明瑞王爷。
一下子,好多学子们都跪下来,三呼千岁,朱常浩立即让大家免礼,坐在宿舍的屋檐台阶上,和学子进行了交谈。
毕竟是《黄帝内经》就是朱常浩现在修炼的,《内经》可是中医药的的开山祖师,比《神农草本经》早多了。再说,《内经》是中医药的源头,好多中医的治疗方法,药材选制,还没有后面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这部经典,如果研读准确,到位,可以给人治病新的启迪。
朱常浩就说了一些自己从《内经》的所研读到东西,一下折服了里面的学子们,就连老道也佩服不已。
晚饭在医科大学堂中的食堂就餐,做饭的厨子知道今天王爷驾临,那伙食,虽然和平常的量没有什么变化,不过菜肴更加精致了。
吃完晚饭,星灯夜火下,回到王府,就听到徐拂说,“王爷,从金陵来的《永乐大典》已经到了,就在王府的刊印作坊里面了。”
“那好,本王就去刊印作坊”。
刊印作坊里,作坊的监正王正雅,正在拿着一份书籍经卷清单,对王爷说道,“这次来的《永乐大典》,全书两万两千九百三十七卷(目录占六十卷),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约三万七千万万字,汇集了古今图书八千七百五十六种。
还有,王爷,这部《永乐大典是》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世宗任命高拱、瞿景淳、张居正等人负责重录《永乐大典》的工作。吏部和礼部主持了“糊名考试”,选拨出一百零九位位善书人。内府调拨了画匠、砑光匠、纸匠等。惜薪司、光禄寺和翰林院也分别负责木炭、酒饭和“月米”的供应。重录工作正式开始了。
重录之初,大臣徐阶认为抄录上万册《大典》,工程浩大,不必拘泥原来的式样和书法。后来他翻检《大典》,发现如果版式一变,上面的大小字和图形都要发生变化,不如照原样摹写方便,最后决定重录全仿永乐正本,不加任何改变。
重录《永乐大典》的缮写者被规定每人每日抄写三叶(页),这样重录工作整整花了六年时间,到明穆宗隆庆元年(1567年)四月才最后完成。” 笔趣阁手机端 http://m.biquwu.cc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