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零章 一拍即合-《大明金主》


    第(2/3)页

    徐元佐道“民宿也好,货栈也好,于情于理都得过去的。官府怎么会查。”

    袁正淳道“就怕县尊老爷一时心血来潮,闹出事端。”

    “咱们要和气生财,县尊也指着平平安安进名宦祠呢。”徐元佐道。

    袁正淳心中知道原来还有这个开价。

    他不知道徐元佐随口替恩师要了点好处,还以为徐家与郑岳郑县尊已经好了筹码呢。

    “若是徐公子家提倡,县尊自然是肯定要入祠的。”袁正淳抚须道。

    “家师也是的确有心造福一方,并非单纯图个虚名。”徐元佐回到正题,道“我家客栈开起来之后,自然也是愿意交纳规费的。而且地方上读过书,进不了学的生童,我们也愿意雇些来用。至于家底清白,勤劳肯干的杂役,少不得要多雇几个。”

    他顿了顿,又对胡琛笑道“胡老爷若是不打算做这买卖了,您家名下的客栈、人手,我也愿意合买、续聘。”

    袁正淳并不关心胡琛的生意,只是问道“你的这生童,能雇多少?”

    “就看保人的情面有多大了。”徐元佐笑道“从唐行往西走,北竿山、重固、刘家角、商榻,我都要开店,有的是用人的地方。”

    学而优则仕,若是不优做什么呢?自家有产业的还可以经营自家产业,若是自家没产业呢?这些读书人岂不成了“负担累赘”?

    在文教不发的地方,生童还可以做做乡村教授,但是在松江这么个“家弦户诵”的地方,生员都未必能有馆坐,何况那些蒙童呢。

    读书人没有相应的出路,对应的就是读书人地位下降,所以乡党之中的举人、生员,都会关注“就业率”的问题。

    任何一个体面的职位,都是有价值的。

    有价值,就意味着人情和银钱。

    “公子愿交多少规费?”一没有话的程宰出声问道。

    徐元佐精神一振,知道这下通往唐行的道路已经彻底打通了。

    “得先请问先生,贵地是各自缴税,还是合了一处,由仁寿堂代缴。”徐元佐问道。

    若是各自缴税,仁寿堂收的规费就是用来进行乡里补充建设的。比如修个土地庙,铺个地砖,做个社戏之类,花销不会很大。如果仁寿堂代缴整个唐行的商税,甚至田税,那么费用就要高许多了。

    程宰道“唐行镇上的商税是由商家合了一处,仁寿堂代缴的。田税是由大伙帮着催收。徐公子若是只开客栈,年规也不多,十两银子如何?”

    商税本定是三十取一,但是英明的太祖皇帝怕官吏残虐下民,在后面补了一句话不许苛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