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34章:台谏与中书之争,为赵祯背锅的陈执中-《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3)页

    但此消息一出。

    欧阳修、包拯、台谏官们都纷纷上书,表示反对。

    众人反对的原因都一样。

    对外戚,要防微杜渐。

    张美人已数次在官家面前吹耳边风,令张尧佐走后门擢升。

    张尧佐无才无德,心胸狭窄,若张美人真生下龙种,张尧佐必定入两府。

    到那时,若张美人之子成了太子,将更难钳制住张家之势。

    为防外戚专权,大家才出言反对。

    赵祯将众官员的反对奏疏皆留中不发。

    统统冷处理。

    而首相陈执中依据赵祯的旨意,也并未将此诏书正式下发,而是停诏不发。

    这种情况已经不是一次了,乃是赵祯和中书的常用套路。

    待反对者不再群情激愤,诏书便会再次下发。

    得知停诏不发后,欧阳修和包拯便不再发言了。

    二人深知赵祯的性格,且当下张尧佐依旧是地方官,便没有再上书。

    但是,御史中丞唐介则是认了死理。

    他深知外戚之害,必须要掐死在苗头,唐介再次上书,但依旧还是被赵祯留中不发。

    这时,唐介恰好遇到了首相陈执中。

    唐介质问陈执中,官家如此做将有可能引发外戚之乱,中书为何没有提出质疑。

    陈执中说了一句轻飘飘的话语。

    “补外不足争。”

    意思是张尧佐依旧是个地方官,此事根本无需争议。

    语气中,觉得唐介有小题大做之嫌。

    此话,将唐介彻底惹怒了。

    他回了一句:宣徽次二府,不计内外。

    然后,拂袖离去。

    宣徽院使总领内诸司及三班内侍,几乎算得上隐相。

    张尧佐虽只是顶了一个荣誉头衔,但一旦入汴京,那就有可能是实实在在的大肥差了。

    ……

    御史台内。

    暴怒的唐介分别前往台院、殿院、察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