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就好像两道炸雷在汴京城的上空炸响。 百姓们对大河决口,感到的是惊诧、同情和无奈。 但对赵祯的《罪己诏》,感到的则是温暖与感动。 汴京城的书生学子们,哪里见过如此赤诚的罪己诏,纷纷议论了起来。 “官家仁厚,将河患之罪归于己身,我等生逢如此明君,实乃万幸,理应立报国之志!” “好一句‘灾害于民,不若移灾于朕身’,历朝历代之君王哪有当今官家这派仁德,吾大宋必兴矣!” “天下子民,皆为官家心头之肉,官家对民如此,我等怎能辜负了官家!” …… 一则《罪己诏》,直接将赵祯的贤君之名扬了起来。 书生们在扬名。 一些百姓则是直接开始行动。 汴京城的一些商人运送着粮食、棉被、各种生活用品,直奔河北。 一些没有办法赶赴河北的百姓则是纷纷奔向三司,送钱送物,希望能尽可能帮助那些受灾的百姓们。 三司使王尧臣甚是兴奋。 本来三司拨款修河已是捉襟见肘,而今又要赈灾,他一时间很难筹集到足够的物资。 而今,汴京城的百姓们彻底解决了他的麻烦。 论有钱,还要数汴京百姓。 有的将成袋的粮食堆在三司门口,有的将成捆的布料摆在门前,还有的直接将拳头大的银锭扔到三司院里…… 王尧臣命属下统计名录,日后以便感谢。 但很多百姓在纸张上都写了同一个名字:大宋之民。 齐州、相州、德州、青州等距离六塔河近的一些州府也都纷纷行动起来。 送粮送物,不让一名流民食不果腹,不让一名流民无处可住。 毫末之处,尽显温暖。 …… 令赵祯和朝堂所有官员都没有想到的是,此事彻底传开后,百姓们没有骂赵祯,也没有骂朝廷失策,全都在想尽办法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民们。 百姓们的这种善良与热情,令苏良都感到不可思议。 但是细细一想,他也就明白了。 原因有二。 其一,因官招商之策,各个州府的百姓都有钱了。 特别是齐州与附近诸州,商贸发展得甚好,商人们感谢朝廷的政策,故而愿意帮助朝廷做事。 其二,赵祯的《罪己诏》打动了许多人。 百姓们非常清楚朝廷对他们好还是不好,赵祯一番发自肺腑的罪己诏,让百姓们看到了朝廷对百姓的真诚,让他们看到了未来生活的希望。 …… 垂拱殿内。 待张茂则为赵祯讲罢民间百姓的反应后,他不由得长呼一口气。 他写《罪己诏》是因苏良那番话。 是因他确实觉得做错了事情,没想到竟然带来了如此良好的后续反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