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苏卿,你立此大功,却拒朝廷嘉奖,是要天下人说朕寡恩吗?” 赵祯这个帽子扣的是合情合理,合乎规制。 还不待苏良辩解,文彦博便站了出来。 “景明,你正值青壮年,依你之才,完全可担任首相,若是为个人享乐而拒之,如何对得起朝廷,对得起天下万民,实非士大夫所为也!” 随即,吴育也站了起来。 “景明,我们皆知你的性格,但当下大宋将迎来前所未有的时刻,我们皆不如你,该是你担起此担子来了!” “景明,我知青史留名非你所追求,然当下的大宋需要你,你绝对不可因个人之乐而推诿,官家与我们都盼着与你一起创造奇迹呢!” …… 其他相公也都纷纷积极发言,目的就是将苏良能想出的理由全部堵死。 约一刻钟后。 待众相公说完,苏良先是朝着赵祯拱手,而后又朝着众相公拱手,缓了缓,才开了口。 “多谢官家与诸位相公厚爱,臣之所以拒,并非为己,而是为了大宋,为了未来之大宋。” 苏良的脸色变得认真起来。 “臣之所以拒入中书,理由有三。” “其一,臣甚特殊,前之未有,后世也可能难有臣这类官员。当然,臣之所指,不是才能,而是臣与官家,与诸位相公的关系。” “官家中年得子,臣居首功,官家感激臣,皇后感激臣,整个皇室皆感激臣,这使得官家对臣,隆恩甚重,无任何猜忌打压。” “臣在官场,虽任台谏,但与诸多台谏官不同的是,与两府三司的相公因共事缘故,关系匪浅,互为知己。” “官家相信臣,众相公皆抬举臣,臣若入中书,无论任副相还是首相,若主持大宋变革事宜,不出一年,臣必成权相。” “虽说不会功高震主,官家与诸位也不会相信臣会有不轨之举,但此先例不可开。” “大宋若出了我这样一个权势与皇权齐平,得群臣之心的权相,就会出现第二个,第三个。” “后世一旦出现一个心怀不轨的权相,大宋便有覆灭之危机。故而为了大宋的长治久安,为了以后不会有权相诞生,臣拒入中书,以免为后世开此恶例。” …… “其二,我朝从皇祐年间开始的全面变法与当下欲开启的创盛世之变法,并不相同。” “前者求快,欲在根治大宋之疾,而诸多顽疾,不得不治,且要速治,故而什么手段都可用,我们成功的原因,除了策略正确外,更多的是君明臣贤,上下一心。” “若无官家变革之决心,若无诸位无数个日夜的辛劳,变法根本不能成。” “而若创盛世,追求的便不能是快,而是稳,因我们期望的不是一朝之盛世,而是百年甚至千年之盛世。” “若有此期待,法治礼治必须大于人治。我们前期变法的成功来源于君明臣贤,上下一心,朝堂之内,人才济济,但是此种盛况,可遇而不可求。” “若要成百年、千年之盛世,不能取巧,不能盼着我大宋一直都有明君贤臣治世,而是要创建一套可行之千年的法令规则。日后某一朝,即使我们的皇帝和官员没有那么优秀,依然能让江山社稷健康发展。” “所以,接下来我们创盛世,不应求快求急,而应不断发现问题,找到缺陷。用我,我有大量特权和巧计,可能会掩盖一些缺陷,但这些缺陷若是用人规避而非法治规则改变,迟早有一日还会出现,故而大宋若要成百年、千年之盛世,依照我目前的性格、身份与方式变革在以后会出问题的。” …… “其三,当下,整个朝堂都没有人比我更适合担任台谏主官。我任御史中丞,敢骂官家,敢骂诸位相公,其他谁人敢,我任御史中丞,诸位相公齐心合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创造盛世,才是长久之策。” …… 苏良的三条理由讲完,垂拱殿内顿时鸦雀无声。 众相公皆无言以对。 苏良若为己,他们有无数理由反驳,但而今却是为了大宋之未来。 这还如何反驳? 他们的眼中现在只剩下两个字:钦佩。 文彦博的眼中可能还多了两个字:服了。 一时间,殿内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进入了沉思。 约十息后。 “咳咳……”赵祯的干咳声让众人都抬起头来。 “景明所言,甚有道理,入中书之事就先这样吧,依照常例,为景明加衔即可,日后再厚赏。” “臣遵命!”众相公齐齐拱手。 赵祯喝了一口茶,让众人都缓了缓,然后说起了第三件事情。 “朕要讲的第三件事情便是科举之事,当下各地州府的举子们都来到了汴京城,省试与殿试在即。此届科举与往常不同,朝廷急缺基层官员,这次定然是要扩招的,但又不能选一批庸才。诸位认为,谁宜知贡举?” 唰!唰!唰! 所有人的眼神都看向苏良。 “官家,此事非苏中丞莫属!”欧阳修率先拱手道。 往昔他都是知贡举的最好人选,但是当下朝廷急缺实用性官员,苏良对基层官员的了解甚是透彻,故而欧阳修率先举荐苏良。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所有相公都力推苏良,苏良知贡举,即使选不出一群小苏良,也能选择一批与他同类的实用性官员。 此乃是朝廷当下最稀缺的。 这一刻,赵祯的脸上露出一抹灿烂的笑容。 他早就认定了苏良,此时提出,就是为苏良拒入中书后,让他无法拒绝知贡举。 赵祯也看向苏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