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9章:战车先锋营!此战,惨胜为败,大胜方为胜-《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2/3)页

    辽军知其优势在于骑兵,故而并非龟缩在檀州中。

    而是在城前设立营帐。

    并挖掘了诸多战壕、陷阱、以及掘断了许多道路。

    他们以守为主。

    可一旦宋军陷入劣势,必然会乘胜追击。

    共计四十余万人的战役,自然不会是一场战斗,或在数日能够打完的。

    必须要排兵布阵,斗智斗勇,才能够较出高下。

    此时。

    大宋中军营帐中。

    赵祯、富弼、韩琦、庞籍、梁适、苏良聚在了一起。

    此战如何打,全由这几人商议决定。

    庞籍率先道:“此次,耶律洪基亲自督战,并遣来五万皮室军,显然是要与我们一战定胜负。依照辽人的实力,当下已无力夺回燕云,他们只是为保契丹本土。”

    “这一战,我们必须大胜,而非惨胜,若惨胜或与辽拼的两败俱伤,我们将无力再攻契丹本土!”

    “更不能输!一旦战败,辽国必然寻我们议和,那时我们将处于巨大的被动中,若还想战,消耗必然要翻倍,会远远超过三司预算,影响国计民生!”

    众人认可地点了点头。

    辽国能接受与大宋拼个两败俱伤。

    因为两败俱伤后,双方不得不议和,辽国本土无忧,辽国朝廷可继续积蓄力量。

    而大宋若损失惨重,无再战之力,那几乎就是宣告此次灭辽失败。

    富弼接着道:“当下,驻守在檀州的二十万辽兵,以五万皮室军最强,各部族的十万联军次之,最后是他们的步兵。”

    “辽人急于取胜,咱们若与他们在郊外野战,耶律洪基必然会派遣出皮室军应战,只要能大胜皮室军,这场战役我们就赢了一半。”

    梁适道:“咱们的五万西北禁军,或上四军与龙羽军联合,丝毫不惧辽国皮室军,可为先锋军,与之一战!”

    听到此话。

    韩琦立马补充道:“河北禁军对辽军的特性甚是了解,亦能作为先锋军冲锋。”

    此刻。

    在韩琦眼里,河北禁军并不比西北禁军或开封禁军中的上四军弱,再加上较为熟悉敌方特性,更宜作为先锋军。

    这时。

    苏良笑着道:“诸位,当下咱们讨论的不是用西北禁军或上四军还是河北禁军作先锋军,我认为三路军任意一路出战都能胜,但是我们追求的是将伤亡降到最低的大胜,也就是说,我们当下讨论的应该是制定出一个可全面压制辽国皮室军的计策。”

    “苏卿所言有理,众卿可有良策?”赵祯环顾四周。

    听到此话,众人略加思索后,便分别讲说起来。

    “臣以为,以骑制骑,以快打快,我们的骑兵实力早已不弱于辽,且士气斗志远高于辽兵,再加上龙羽军与火器兵的辅助,定能大获全胜!”

    “臣以为,应扬长避短,以火器制骑,火器是我们对辽最大的优势,我们先以火器远程攻击,绕而攻之,然后再与其近战肉搏……”

    “臣不赞成,臣以为,当下有火器的加持后,可以步制骑,我们的步兵的团结协作能力是远高于辽的……”

    ……

    众臣讲完各自的想法后,开始论证其主张的优势以及别人主张的劣势。

    一时间唾沫纷飞。

    似乎回到了曾经台谏官在垂拱殿的群奏场景。

    苏良听着众人的策略,没有满意的,但他当下也没有想出合适的计策。

    一刻钟后。

    赵祯干咳数声,营帐内顿时变得安静下来。

    “众卿所言,皆非不可。然朕觉得无论是以骑制骑或以步制骑,我们都没有绝对的压倒性优势。”

    “至于火器,不是不能使用,但不能多用,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我们还要使用火器攻城,若在野战中消耗太多,后续我们的死伤会非常大,且一旦近身肉搏,火器的杀敌效果并不理想。”

    “此外,朕对辽骑有所了解,耶律洪基心思缜密,绝非昏君,只是他接了辽国这个烂摊子,经过幽州、云州之战后,他对我们更加了解,这些战术策略,他应该都能料想到,且有应对之策,众卿,还有没有还未用过的新战法,能完全克制辽骑,打其一个措手不及的。”

    听到此话,众人都认真思索起来。

    稍倾。

    须发花白的庞籍开口道:“官家,以战车制骑如何?”

    “正所谓:车胜骑,骑胜步。开国初年,我们便使用过战车克制骑兵,行则为营,止则为阵,可开可合,能攻能守,效果还不错,若以战车阵为先锋,车内置弓弩手与火器兵,轻骑辅助,外加有重骑兵不断冲杀,有希望重创辽军。”

    “以车制骑?战车虽不如骑兵、步兵灵活,还要考虑对地形的适应,但却适合当下这场战役。”赵祯面色认真地分析道。

    当下,宋军主攻,辽军主守。

    大宋的目的是推进到檀州城门下,而这段区域是较为开阔的。

    战车的杀伤力又大,完全可作为战场利器。

    这时,富弼微微皱眉,道:“官家,战车虽是攻击利器,但若咱们真要迅速撤退,恐怕……当年,太宗皇帝……他……”

    富弼欲言又止。

    太宗皇帝驴车漂移的事情,再过百年、千年都还会有人记得。

    若是有匹马,也不至于狼狈成那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