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 五月初八,午后,垂拱殿。 两府三司的相公、台谏主官苏良,还有开封府包拯、学士院、馆阁、国子监的主官都被唤入大殿内。 众臣入殿之后,都是一头雾水,纷纷看向首相文彦博和次相富弼。 然而二人也是一脸懵,不知官家唤众人来作甚。 当下的官家,已经越来越有主意,从往昔的被动变成如今的掌控一切了。 稍倾。 赵祯面带笑容地走进殿内。 群臣观其表情便看出其心情不错,唤众臣来应该不是宣布什么坏消息,更可能是好事。 赵祯环顾下方,笑着说道:“众卿,朕唤你们来,乃是为了即将到来的麦忙。” 麦忙? 有官员一愣,默念了好几遍才明白过来。 五月乃是收割麦子之时,农家百姓甚忙,故称麦忙。 但官员们久在城内居住,根本意识不到当下已经到了收割麦子的时候。 “五月麦忙,农人甚是辛劳。朕准备携汴京城的京朝官们,连同国子监的学子、教谕们,前往汴京城周边的麦田助百姓收麦,为期五日,一方面为了强身健体,另一方面也欲让大家体验一番百姓的辛劳,更懂得一餐一食当思来之不易,众卿以为如何?” 苏良听到这個主意,顿时笑了。 自全宋变法后,官家尤为喜好锻炼身体。 或者说,喜欢没苦找苦吃。 去年,重阳踏青变成了君臣徒步比赛;今年,官家又想着与众官员去农田割麦。 苏良是喜欢这种体验的,但有些官员已皱起眉头。 在如此高温的天气里,割麦甚是辛苦,更何况还要干长达五日,有的官员根本不知麦是如何割,如何捆的。 赵祯面色认真,接着道:“六十岁以上官员可不用参与此事,然六十岁以下者,无病不可告假,更不可装病,此事将记入官员考绩之中。” “割麦之时,包括朕在内,身边不可有侍从助力,衣服草帽农具水壶干粮皆自备,午时就在田间地头吃饭歇息,天黑未完成任务,不可离开农田……” “馆阁的官员们,必须都要参与,日日在屋内待着,身体一个比一个弱,该是晒一晒太阳了!” …… 赵祯一口气说完后,环顾四周,道:“众卿可有异议,若无异议,此事就交给开封府安排了!” 官员们见赵祯兴语气颇硬,怎敢反驳。 并且这种助民之事,根本就找不到理由反驳。 “臣无异议!” 文彦博率先表态,他向来喜好运动,经常晨跑,并不惧这类体力活。 “臣无异议!”其他官员也都纷纷拱手。 最后。 包拯拱手道:“官家放心,开封府一定将此事安排妥当!” …… 五月十三日,不到五更天,星辰明亮。 苏宅院内。 苏良与苏子慕父子两个身穿一袭丝制黑灰色薄短衫、薄长裤,头戴草帽,腰间挂着一个水壶,苏良还提了一个小竹筐,里面放着馒头和饼。 唐宛眉望着这对父子的亲子装,忍不住想笑。 “注意田地里的虫子,注意别让镰刀划着了,别太拼,尤其是你,苏子慕,别逞强,别总想着超过太子和二皇子……” 唐宛眉认真交待着。 苏良和苏子慕却是不时对视,根本没有听在心里。 唐宛眉在开口前,父子两个便猜出唐宛眉要说什么了。 片刻后,父子俩上了马车,他们根据要求,要在城外集和,然后一起去麦地。 苏子慕甚是兴奋。 他在百家学院体验过割麦子,并且经历了一株麦子变成馒头的全过程,粗通农事。 约半个时辰后,众人汇聚在城门外。 京朝官们,国子监的学子、教谕们全都来了。 乌泱泱一大片,依照开封府的安排站成了队列。 包拯根据赵祯的要求,将此事安排的甚为细致。 无论官职大小,食物都只能带馒头和饼,外加一壶清水,不然容易攀比,将割麦变成野外露营。 又过了大半个时辰。 天大亮,以赵祯为首的众相公、五品以上的官员,连同大皇子、二皇子和苏子慕三个男孩,全来到了一片金黄色的麦田前。 包拯早就为每个人都安排妥当。 每人割麦的量,相当于一个普通百姓的七成,割完就能坐在田间地头休息,天黑便能回家。 若割不完,那就继续割。 此规矩,算是照顾到绝大多数人了。 首先。 数个农户来到苏良等人面前,教授如何割麦、捆麦,如何协作将麦子从田中运到地头。 看似简单,其实许多官员听了三遍才听懂。 赵祯手持镰刀,认真学着,其他官员自然不敢怠慢。 此外。 开封府和御史台的多名吏员都在周围巡逻监督,有偷懒者会被记录下来。 约半刻钟后,众人都入了麦田。 有禁军士兵、医官站在麦田周围,防止出现意外。 赵祯、文彦博、吴育、张方平四人负责一块麦田。 他们旁边,则是太子赵暽、二皇子赵晗和苏子慕三人。 富弼、苏良、欧阳修、王尧臣四人则分在了一起。 欧阳修走进麦田,忍不住感慨道:“麦浪金黄,沉甸如金,又是丰年,当吟诗一首啊!” 欧阳修扭脸一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