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苏良临行前,包拯送了他四个字:法不容情。 有时,可怜之人必有可怜之处。 断案。 不能感情用事,更不能武断地解决问题。 随即。 苏良又看向陆青,问道:“为何要砍十三刀?” “我……我……我没想那么多,就……就想着杀了他!”陆青犹豫了一下,磕磕绊绊地说道。 苏良看向杜雷,道:“杜雷,将陆青拘押入狱,重新核实一下证词,任何细节都不要放过。” 杜雷拱手,然后将陆青带了下去。 这时。 曹长运又道:“苏特使,今日先是查抄祖良家宅,而后又搜出了谋杀凶器与血衣,城内百姓已经猜出了一些端倪,如今,证据确凿,凶手认罪,下官建议,尽快公审,设在明日如何?” 苏良想了想,道:“三日后吧!” 说罢,苏良便离开了大堂。 …… 入夜。 苏良再次整理了一番案宗与证词,总觉得此案过于顺利了一些。 并且有很多事情,他还未曾弄明白。 比如:陆青明明胆小怕事,为何能刺祖良十三刀。 比如:陆青作为通判,不可能不知凶器要销毁,将刀扔在河内,将血衣烧毁才是最好的办法,他却选择将其扔到一口盖着树枝的枯井里。 …… “是不是我想太多了?”苏良自言自语道。 片刻后。 苏良朝着孙胜道:“孙胜,咱们去孙氏书楼看一看,便衣,最好不要让别人发现。” 孙氏书楼乃是眉州城的地标。 藏书丰厚,即使晚上也有读书人聚而论书。 …… 约一刻钟后。 苏良从州衙后门来到了孙氏书楼,二者距离并不远。 孙氏书楼,共有五层,其中第一层大厅内,读书人甚多,三五成群,聚在一张桌前,有人讲孔子,有人讲荀子,有人讲庄子…… 苏良,身穿一身洗得有些发白的蓝色长衫,在人群中并不显眼。 而此刻,他听到有书生议论到了今日之事。 “诸位,据说咱们知州乃是贪墨被杀,而杀人者就是通判陆青,大概率是分赃不均,三日后的公审一定会是一出好戏!” “苏御史就是厉害,不消几日,就将此案破了!” “诸位,知州贪墨,通判杀人,咱们的好知县是不是该擢升了!” “对呀,这不是坏事啊,曹知县主张以文兴眉州,他若主持大局,我眉州必兴,成为大宋人文第一州,指日可待!” …… 这时。 苏良留意到大厅前面挂着一张匾额,上面写着一行大字:大宋人文第一州。 题字者正是眉州知县曹长运。 “曹知县真是深得民心啊!”苏良喃喃道,在孙氏书楼转了一圈后,便回州衙了。 …… 翌日清晨,小雨淅淅沥沥。 苏良仍然觉得此案有些不对劲,但又想不出哪里不对劲。 心烦之下,他准备去苏洵家坐一坐。 近午时。 苏良来到了苏宅。 因苏良提前一个时辰打了招呼。 故而在他走下马车的那一刻,三苏已经在门口等候了。 “苏先生!” 小苏轼和小苏辙如门童一般,躬身行礼。 虽然他们对苏良所赠的两箱礼物不是很喜欢,但也知苏良乃是为了他们好。 苏洵笑着道:“苏御史,里面请!里面请,今日乃是拙荆亲自下厨!” “那我可有口福了!”苏良笑着道,然后让孙胜将带来的酒水和点心提了进去。 作为一名台谏官,他无论去哪里都不会白吃白喝。 不到片刻。 桌子便摆上了丰富的菜肴。 苏良与苏洵之妻程氏也打了个招呼,然后才与苏洵坐了下来。 二人相谈甚欢。 苏洵还想让苏良考一考小苏轼和小苏辙。 自己孩子有本事,当爹的总是喜欢显摆显摆的。 苏老泉也不例外。 但那两竹筐文书,实乃是丁度、司马光等人整理出的一些学术文章,对科举策论有用,苏良根本没咋看。 苏良问了几个小问题后,便不再问了,这让苏轼苏辙兴奋得直想跳起来。 饭毕。 苏良和苏洵坐在茶室之中。 二人开始聊起了眉州,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此次的谋杀案上。 苏良好奇地问道:“苏兄,那祖良与陆青主张以商兴眉州,而曹知县一直主张以文兴眉州,且提出了让无数书生心动的大宋人文第一州称号,你如何看?” 苏洵想了想,道:“我自然更倾向以文兴眉州,但恐怕不好落实,商贸不兴,百姓就难富,全靠书生和书商撑起眉州,太难了,若眉州紧靠着汴京城,估计还行!” “对了,三月底,我遇到过曹知县一次,他兴奋地给我拿出了一份文书,名为《文兴眉州十三策》,写的非常不错,你可以看一看!” “文兴眉州十三策?” “具体内容是什么?”苏良问道,他现在对“十三”这个数字甚是敏感。 当即。 苏洵便将文兴眉州十三策的内容讲了出来。 苏良一听,发现竟与曹长运和祖良争吵的那份《眉州文兴草策》,一模一样。 “他为何要改名字呢?”苏良喃喃道。 “什么?”苏洵不知苏良在说什么。 这时,苏良心中突然冒出一个大胆的想法,道:“苏兄,咱们改日再聚,我有一件要事去办!” 说罢,苏良快速离开了苏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