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这一年。 大宋开始啃全宋变法的最硬骨头,全面改革吏治,裁官减官,预计在明年年初在地方州府将彻底铺展开来。 …… 待众人都看罢《全宋变法三载纪要》,赵祯缓缓开口。 “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 “年底总结的话语,朕在朝会上已讲过,便不再赘述,咱们展望一下明年。” “明年的重点,自然是地方裁官之策的执行。地方裁官,依旧是一块硬骨头,咱们要一口一口啃下来,绝不妥协。此外,变法的各种策略要继续监督,严格完成……” “明年,可能是平稳发展的一年,但也有可能存在诸多变数。” “或许,西夏会侵袭边境;或许,我们会与辽国全面开战;或许,南境的侬智高会再掀起事端……” “但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要彻底解决。朕认为,我们明年的全宋变法主方向:应该是变中求稳,稳中求变。” “朕记得,去年询问你们接下来的变法重点时,你们有的想要扩充军备,开拓西北;有的想要继续扩建州学、县学、书馆;有的想要修缮大河堤坝,防止洪涝灾害;有的想要大力垦荒、修桥修路,解决百姓生活存在的各种问题……” “朕认为,这些都可以陆陆续续开始做了,但必须要在变中求稳!” …… 此番会议,一直开到了黄昏,核心只有八个字:变中求稳,稳中求变。 而后。 赵祯便带着众臣来到了樊楼。 宫内设宴,规矩太多,远不如樊楼自在舒服,喝的尽兴。 赵祯也乐于在禁中之外,与众臣举杯共饮,聊一聊一些趣事。 这场酒,足足喝到深夜,众人才散去。 接下来的日子,已无须点卯上衙,若衙门无事,便可待在家中,准备过年的年货。 …… 腊月二十七日。 自吃罢早饭,苏良家中,便人流不断。 因当下苏良总领御史台,而其岳父唐泽又是长辈,居住在汴京城中。 依照礼数。 御史台的官吏们、包括王安石、司马光等被苏良提携的平辈人也都来到苏良家提前拜年。 这些人,主打一个礼轻情意重。 有的送两壶酒,有的送一包茶叶,有的送一个精致的瓷瓶,还有的送一本书…… 王安石和司马光二人送的礼物最别致。 王安石亲自扛来三十斤面粉,称乃是济南府今年的新麦磨成的好面,甚是劲道,让苏良尝一尝。 司马光则是送来了一册他近期撰写的史论,让苏良赏读斧正一番。 苏良忙得不亦乐乎。 这些年前送礼的人,他年后自然还是要回礼的。 日近黄昏。 终于没有了来客。 苏良在苏宅后院开始与一对儿女玩耍起来。 不多时。 苏沁一骑在苏良的脖子上,拿着一根树枝挥舞,与挂在桃树上的苏子慕打打闹闹。 苏良听着女儿的指使,不断改变位置,还要防止儿子攻击他的肚子。 儿子闺女玩的甚是开心。 苏良虽累得满头大汗,但心里高兴。 …… 就在这时。 吉叔来报,三司使王尧臣登门求见。 苏良连忙奔向前厅。 按照惯例,应该是他去向王尧臣拜年,毕竟对方资历远高于苏良。 但苏良转念一想。 可能是今年自己帮三司赚到钱了,王尧臣来感谢自己。 苏良大步走到前厅,还未看到王尧臣,便笑着高声道:“哎呦!大过年的,不用拿礼物,不用如此破费……” 此话。 苏良今日已说了不下十遍,然后条件反射,不假思索就从嘴里秃噜出来了。 然而,他一抬头。 发现王尧臣未带属下,两手也是空空如也。 王尧臣老脸一红。 “景明,老夫找伱有正事,礼物……礼物忘带了,我……我……明日补!” “不用,不用,书房请,书房请,我开玩笑的!” 苏良将王尧臣推向书房。 因同在变法司,二人甚是熟络,什么玩笑都能开。 这点尴尬,一下子也就揭过去了。 …… 片刻后。 二人坐定,有仆人端上热茶。 王尧臣开口道:“景明,今日上午,东瀛使团来了!” “啊?” 苏良有些意外。 近年来,东瀛人虽与大宋的海上贸易越来越频繁,但官方很少有往来。 由于位置关系。 东瀛朝廷与辽国和高丽的关系更近一些。 “他们此次前来,一方面是为了朝贺我朝正旦,另一方面则是为了海上商贸。” “午后,东瀛正使藤原信找到我,希望大宋商人可以与东瀛朝廷做生意,而非一些走私的东瀛人。” “老夫估计,他们是见我们这两年对东瀛的黄金、白银、硫磺等需求量过大,故而想截掉东瀛商人的买卖,与我们直接合作。” 听到此话,苏良皱起了眉头。 这并不是好事。 大宋与走私的东瀛商人合作,后者有风险,且急于出货,可以压价,主动权一直在大宋商人的手中。 但若这些买卖被东瀛朝廷垄断,那就不好说了。 王尧臣接着道:“藤原信约我明日中午在樊楼细谈,你陪我一块去吧,东瀛的硫磺对我们甚是重要,这个生意绝不能出现意外!” “可以,明日我们去会一会他。”苏良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