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最后。 在文彦博、富弼、范仲淹三人的劝说下,唐介与欧阳修才不再反对。 这场议谥之争,算是落下了帷幕。 …… 紧接着。 枢密副使曾公亮擢升为枢密使,枢密直学士梁适成为了枢密副使。 夏竦病逝。 接下来枢密院的很多官员都会出现职位调动。 与此同时。 赵祯与两府三司的相公们开内会时,说了几句抱怨的话语。 赵祯认为,当下的台谏官们过激过刚,上谏方式过于野蛮。 他希望两府相公们可督促台谏官们改变上谏习惯,将方式变得柔和一些。 文彦博、富弼等相公都是面露难色。 唐介、欧阳修、范镇等台谏官都是暴脾气,烈性子。 让他们改变上谏习惯根本不现实。 最后。 宋庠提出了一个可行方式。 新增一名好脾气的台谏官,改变台谏风气。 赵祯与诸相公商量一番后。 决定调任户部判官、太常博士、直集贤院韩绛为监察御史。 韩绛与苏良、王安石乃是同年进士,不过他年龄偏大一些,而今已四十岁。 其性格温和,儒雅有礼,且还是个慢性子。 乃是赵祯心中甚是满意的人选。 就在赵祯以为韩绛会改变一些台谏的风气时,韩绛任台谏官的第一道奏疏呈递到了御前。 韩绛上奏称:官家以内批手诏任命夏竦之子夏安期为经筵官,甚为不妥。 其一,手诏跳过两府,在程序上有所不妥。 其二,夏安期胸无学术,根本不符合经筵官标准。 他请求赵祯免除其侍读职务,换贤良居之。 赵祯看到此奏疏,差点儿没气死。 经筵官地位清贵,乃高俸禄之闲官。 他如此做,乃是对夏竦施恩。 这点儿,全朝皆知。 没想到韩绛率先提出了反对意见。 赵祯本是令韩绛中和台谏官们的烈脾气,没想到韩绛一任台谏官,先让他这个官家先不来台了。 “唉!朕这个皇帝难道不要面子吗?”赵祯一脸无奈地说道。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