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多久,耶律洪基便感到了不适应。 他感觉自己格格不入。 这些人聊的闲书,他没看过;聊的山河风光,他没见过;聊的野闻趣事,他没听过;聊的各种美食,他也没品尝过。 甚至。 对方聊起辽国的一些民俗特色,耶律洪基也都是一知半解。 他只能含糊着、傻笑着。 来之前,打好的腹稿,也忘的是一干二净。 自己都感觉自己是一个乡巴佬,学识相差实在太多了。 与这些人相比。 可能他也就在骑马射箭上能胜一筹。 并且。 耶律洪基还非常在意一点。 这些人各个面貌俊秀,气质优雅,除了没有洗头的王安石外,其他人竟然都比他帅气。 气人! 实在是气人! 耶律洪基不时皱起眉头。 通过这次樊楼茶会,他看到,大宋像苏良这样的官员,不是几个,也不是几十个,而是一批又一批,前赴后继,浩浩荡荡。 这让辽国如何与大宋比! 他还想起了苏良那句诗: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他瞬间意识到,这定然是辽国文治不兴所导致的。 若不提高文人地位,再次改革科举吏治,辽国永远无法像大宋这样,让各个年龄段都满是贤才。 耶律洪基坐了一个多时辰后,以身体不适为由,便先行离开了。 苏良的脸上露出一抹笑容。 从自由谈到樊楼茶会,皆是苏良安排好的。 自由谈上,苏良意在让耶律洪基看到大宋的柱石类官员到底有多优秀。 樊楼茶会上,苏良意在让耶律洪基看到大宋青年官员的绝代风采。 其目的,乃是在耶律洪基的心中埋下一颗文治的种子。 让其主张变法。 让辽国也开始重文抑武,全面学习大宋。 待辽国学会了大宋的规矩,那辽国也就废了。 在贫富差距甚大、兼并甚是严重的辽国,搞文治,必然能让辽国乱成一锅粥。 即使他们迷途知返,也必将走一段长长的弯路。 第(2/3)页